衣食住行不如喝酒吃藥系列之住—智能家居行業現狀小窺(一) |
發布時間:2021/9/23 10:57:42 點擊:2258 次 |
恒大確實大,猶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我們今天開啟“衣食住行”系列中關于“住”的篇章。聊到“住”的話題,不得不扯幾句“房”的事,畢竟,“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曾經,我一度認為,房子是承載“中國夢”的載體,就像奮斗是“美國夢”的載體一樣。美夢,雖然終有一醒,但還是要做的,萬一成真了呢?就好比,坊間茶余飯后聊起“房事”,最后都能達成一致意見——“房價降是不可能降的,這輩子都不會降!”簡單想一想,此言絕非信口雌黃,我們的房地產,牽連甚廣。
房子的價格,對應的是資產的價格,對于資產的價格具有錨定的意義,如果房價出現大幅下跌,會有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所以大家都認為房價較大下跌的概率很小,約等于無。當然你非要說這里是蓄水池,不漲就不錯了,我覺得也有你的道理。
面包比面粉便宜,除非是多放了膨脹劑,但是膨脹劑也是有成本的!地,畢竟是相關方“賣”的,錢,畢竟是相關方“收”的,這問題往深了聊,大家都是面有難色的!笆盏腻X”是否用之于民先按下不談,高房價的“單”,最終由誰來埋?前些天看到好多媒體討論說,“居民電價偏低,工商業電價偏高,居民電價存在上調的可能性”,我是覺得這種邏輯有點怪,其實是想問問這些媒體,工商業的電到底是誰買的單?但是我忍了忍也沒去問,問了也沒人理。
另外,還有很多資金墊在里面,不吃口肉,舍得出來嗎?再怎么說,資金也是有成本的。甚至很多“血汗錢”都在里面等著“暴富”呢,你說說,這是不是“作繭自縛”?
很多朋友說房子被拿來“炒”是因為它有金融屬性,我恰恰不這么認為,郁金香被拿來“炒”是因為它有金融屬性嗎?炒什么不重要,炒了好吃才重要!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的是,房產鏈接著戶籍、教育、醫療等多種資源,這時候,房子就不僅僅是一處居所,房子成為一種復雜的產品,像金融衍生品一樣不容易看清原貌。在這種情況下,炒房子難免會散發出“馬克思嘴中資本的味道”。畢竟,炒房子不像炒股票,不關生存的事。如果房子真的僅僅是拿來住的,與其上附著的教育、醫療、戶籍等摘勾,房子的商品屬性才會更加明顯,這時候房產銷售人員嘴里的區位、景觀、戶型才更有吸引力。
好了,扯歸扯,但是我們還是要聊回正題,就像夢醒了還是要還房貸一樣。
住,原本是一個功能性詞匯,就像吃一樣具有很強的感官屬性,這就決定了,在有了居住之處后,對居住舒適性的不懈追求成為一種必須,“飽暖思淫欲”的道理,大家都懂。
要想住的好,智能家居不能少。
從概念上,智能家居也不難理解。智能家居(Smart Home)是以住宅為平臺,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家中的各種設備連接到一起,實現智能化的居住環境。智能家居利用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安全防范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視頻技術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系統,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
簡單來說,就是從智能門鎖打開那一刻,你步入家門之后的一切似乎都很懂你,吃飯、穿衣、休息、娛樂,都安排地妥妥的。
當然,有些朋友可能會混淆智能家具和智能家居的概念,兩者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智能家具是在現代時尚家具的基礎上,將組合智能、電子智能、機械智能、物聯智能巧妙的融入家具產品當中,使家具智能化、國際化、時尚化,使家居生活更加便捷、舒適。而智能家居是以住宅為平臺,利用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安全防范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視頻技術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系統,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并實現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
智能家居是在互聯網影響之下物聯化的體現。智能家居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家中的各種設備(如音視頻設備、照明系統、窗簾控制、空調控制、安防系統、數字影院系統、影音服務器、影柜系統、網絡家電等)連接到一起,提供家電控制、照明控制、電話遠程控制、室內外遙控、防盜報警、環境監測、暖通控制、紅外轉發以及可編程定時控制等多種功能和手段。與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僅具有傳統的居住功能,兼備建筑、網絡通信、信息家電、設備自動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為各種能源費用節約資金 。
智能家居的概念起源很早,但一直未有具體的建筑案例出現,直到1984年美國聯合科技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Building System)將建筑設備信息化、整合化概念應用于美國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哈特佛市(Hartford)的CityPlaceBuilding時,才出現了首棟的“智能型建筑”,從此揭開了全世界爭相建造智能家居派的序幕。
智能家居其實也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概念,從入戶門到臥室,從陽臺到廚房,小到牙刷牙膏,大到冰箱彩電,目光所及之處,皆需智能化,智能家居可以說涵蓋了居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大家對具有無接觸式、安全性、智能化、便利性等特點的智能家居設備產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智能家居行業的認可度得到一定提升,為市場需求增長增添動力。
就目前的智能家居市場來看,從銷售的角度,根據智能家居設備產品直面客戶群體的不同,可分為前裝市場后后裝市場。前裝市場主要是指開發精裝房產項目的房地產公司、家裝公司等公司機構,后裝市場就直接面對已完成整屋裝修的終端消費者了。
在前裝市場,智能門鎖、智能安防、智能坐便器、智能窗簾、智能燈光、智能晾衣架等是當前房地產精裝修市場普及度最高的智能家居產品。安防類智能家居設備在精裝修市場也廣受歡迎。根據公開數據統計,2020年,智能安防和智能門鎖的需求均超過200萬套,其中智能安防配套規模達222萬套,智能門鎖為210.1萬套,兩者配置率分別達到68.2%和64.6%。智能晾衣架和智能開關為精裝修市場的高增長智能家居產品,配套規模增長率分別達到91.8%和96.1%。
在后裝市場,終端消費者自行購買智能家居硬件單品,通過無線連接使產品互聯互通以實現家居產品的智能化;谥悄芗揖雍笱b的便利性和低成本等特點,后裝市場是多數用戶開啟智慧生活嘗試的首選。后裝市場的主力產品目前主要是智能電視、智能冰箱、智能空調、掃地機器人和智能洗衣機等,設備主要應用于影音娛樂、智慧廚房、智慧臥室等場景。相關調研數據顯示,智能家居設備的后裝市場的終端消費者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而目前智能家居市場的主要玩家,我將其分為以下三派(聽說中國人都喜歡分派):裝修派、家電派、科技派。裝修派由裝修公司而來,主要代表企業有東易日盛、金螳螂等;家電派由家電公司而來,主要代表企業有美的、海爾、格力、康佳等;科技派由科技及互聯網公司而來,主要代表企業有小米、華為、阿里、三星、百度等。當然,各派之間絕非涇渭分明,他們是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比如2021年初小米科技小米正式入股老牌家裝企業東易日盛,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小米作為智能家居設備單品的先鋒企業,展開與家裝企業的積極合作,也揭示出智能家居設備企業向前裝市場進軍的趨勢。
(未完待續)
備注:以上部分內容根據公開信息整理匯總,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刪除,十分感謝。英雄不問出處,干飯不問斤數。歡迎諸位不吝賜教,交流雅正。 |
上一條:
未知多焉知少系列——四大藥都在哪里?
下一條: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現在沒有改變將來也不會改變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