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建邦基金,發現精彩內容
站在這個并不明朗的2018,很多投資人都在思考這一問題。
GP募資難、項目融資慢、投資“沒有大風口”、“資管新規”又出臺,不論是局中人,抑或是旁觀者,不少人都發現,在投資領域,這個2018跟往年不太相同。
有人說“資本寒冬才剛剛開始,接下來全行業將會經歷非常痛苦的洗牌過程”,提醒大家儲備好過冬物資。但也有機構認為變革時期才顯真本領,“對于優秀的投資人來說,春天已經到來”。
皚皚白雪下,是看不見的深坑還是孕育著希望的稻谷,在資本市場中,需要我們擦亮雙眼,尋找春天。跌跌不休
截至12月25日,全年上證指數下跌24.91%,深證成指下跌33.59%,滬深300下跌25.15%,創業板指下跌27.34%,滬深兩市所有上市公司較年初股價增長的僅有305家,而股價腰斬的股票則高達454只,占總數量的12.73%,若扣除今年上市的103只新股,這個比例將有可能更高。
自2013年以來,股權質押一直被認為是我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融資方式之一,也是券商銀行最主要的營銷業務,上市公司股權作為資本市場的流動資產之一,被股東們按需變現運用到其他各類的企業發展和投資當中。為了控制風險,銀行及券商對于股權質押的折率有一定控制,同時合同約定了平倉線,若跌破且無法還款將會被強制平倉。
但誰也沒想到的是,2018年股市會一路下行,股票質押成為了A股市場的系統性的風險。將股權質押的上市公司股東們大量觸及平倉線,融資的錢又無法及時還上,只有補倉或被強制平倉兩條路線可走。而大量的股票質押平倉危機,又加重了銀行和券商的債務壓力,為了化解危機,國家在今年10月出臺紓困政策,號召成立紓困基金,解決股票質押爆倉難題。
自紓困政策實施以來,截至2018年12月14日,A股質押股數有顯著減少,占A股總股本比例已降至10%以下,質押危機疏解效果初見。
多方主體紓困民企
隨著信用風險加劇,市場上對民營企業債券出現恐慌情緒,民營企業融資更加困難,再疊加今年上市公司股東們的股票質押危機,不少企業內部周轉不靈,已出現倒閉預警情形。今年10月以來,地方國資、銀行、券商、保險及私募基金等多方主體響應國家出臺的紓困政策,支持民營企業融資,民營企業融資情況隨后得到一定改善。例如深圳市政府成立專項小組,積極安排數百億專項資金“馳援”上市公司,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質押風險。
據券商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成立的紓困基金規模合計已超過5,000億元,旨在救急不救窮,紓困對象大多選擇自身基本面良好、產業發展方向明確、財務數據穩健且有一定發展前景的上市公司。這類上市公司所在行業前景較好,且自身經營情況正常,僅僅是因為大股東質押率過高或上市公司資金流動出現一定困難等問題出現短期資金危機。
這類的企業往往只是暫時性低迷,一旦經濟復蘇抬頭,市場趨于健康發展,將會有突出表現,成為資本市場的“種子選手”。他們嵌入土壤短暫冬眠,只待一縷春風輕輕喚醒。
私募基金則是他們的水源,他們的肥料,同時也是他們未來的共贏體。近期,一系列政策利好和金融改革,讓私募基金的力量更加渾厚。
一
國企改革推動私募深入參與混合所有制
在混合所有制日益推進的背景下,私募機構作為重要的資本支持平臺、改制重組顧問、資源服務媒介和增值服務中心,已成為國企重要合作伙伴。私募機構參與混合所有制,一方面能夠引入現代企業機制和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另一方面還能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帶來外部優質資源。
二
投貸聯動將開啟股權投資新藍海
投貸聯動是指商業銀行聯合PE投資機構,通過結構化出資形式成立股權投資基金,以“股權+債權”的模式,對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融資。2016年4月,中國銀監會、科技部與人民銀行聯合21日在北京發布《關于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開展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的指導意見》,鼓勵和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投貸聯動業務試點。銀行為客戶提供信貸支持,私募機構為企業提供股權融資,能夠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并讓銀行進一步分享企業的收益,通過“股權+債券”的模式,有助于實現銀行、私募機構和企業三贏的局面。
三
政府引導基金運作走向市場化機制為私募的發展帶來機遇
政府設立引導基金的宗旨是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放大效應,增加創業投資資本的供給,支持產業和創業企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對引導基金的實際效果影響至關重要。不少地方紛紛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和爭奪具備產業帶動、掌握核心產業整合能力的基金管理人。這將有效地解決創投企業募資困難問題,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新興產業投資,同時也為私募基金的大力發展帶來了機遇。
四
PPP開辟融資新渠道
當前我國政府資產負債率過高,融資手段受限,地方政府通過PPP模式籌得資金通過“引導--退出--再引導--再退出”的路徑反復利用,能夠充分發揮撬動社會資本的杠桿作用,加之現有政策對私募股權基金的融資方式限制較少,以政府為主導的私募股權基金將大力發展。
五
供給側改革迎來并購發展契機
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國家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作為實現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產能的重要路徑,并購迎來歷史發展新機遇。私募機構作為資本支持平臺、專業的增值服務機構,將推動企業并購完善自身產業鏈,在調整和改善經濟結構,產業重心向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轉移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資本寒冬中,哪里是真正的春天,
答案自在心中。
選好種子,選塊好地,借助私募基金,
讓家庭的財富過冬,靜待來年碩果豐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