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邦·投研
節水灌溉行業分析報告
撰寫人: 史磊
(一)節水灌溉行業發展概況
1、行業定義
灌溉主要是為自然降水量不足或分布不均勻的耕地補充水分,而灌溉質量的好壞則取決于能否根據植物的需水特性、生育階段、氣候與土壤條件等自身與環境狀況制定專門的灌溉計劃。節水灌溉是指以較少的灌溉水量取得較好的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噴灌、滴灌、微噴灌因其節水能力強、灌溉過程可控、灌溉效果好而成為國際節水灌溉領域的主流發展方向。傳統的農業灌溉方式是采用土渠輸水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數一般為 0.30 左右,滲漏和蒸發程度較高,水資源浪費嚴重。使用節水灌溉技術,可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根據節水灌溉技術的不同,可將節水灌溉行業分成如下幾個細分行業:
方法
|
技術手段
|
節水效率(相比漫灌)
|
經濟效益
|
投資規模及 回收期
|
優點
|
微灌(滴灌)
|
通過毛管上的滴頭將水直接滴入作物根部附近土壤,最節水,能夠實現水肥一體化
|
50%-80%
|
節水、增產
|
1,500-3,000元/畝, 2 年
|
省水、省工、增產、節能、灌溉效果最佳、地形適應力強
|
噴灌
|
采用噴頭將水打成小水滴噴向作物
|
30%-50%
|
節水、增產
|
1,000-1,500 元/畝, 2 年
|
省水、省工、灌水均勻、增產、地形適應力強
|
低壓管灌
|
采用管道代替溝渠中的明水,減少滲漏損失
|
15%-30%
|
節水
|
主要是管材 投資
|
省水、投資較低
|
渠道防滲
|
在供水渠道上加做防滲層,減少水滲漏損失
|
15%
|
節水
|
一般為國家 投資
|
減少水的滲漏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上表可見,在各類成熟的節水灌溉技術中,以滴灌系統為代表的微灌是技術含量最高、節水效果最好,同時節肥和增產效果最佳的灌溉技術,滴灌系統對產品的品質要求較高,以滴灌為代表的微灌技術是世界灌溉節水技術發展的主流和方向,發展勢頭強勁。滴灌系統主要用于大棚作物的栽培,以及葡萄、棉花等高效經濟作物的灌溉。
2、全球節水灌溉行業發展概況
(1)全球水資源緊張狀況仍然嚴峻,節水灌溉是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必由之路
當今世界面臨著人口、資源與環境三大問題,其中水資源是各種資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種重要資源,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水的需求將顯得更為突出,水資源將日趨緊張。據世界銀行調查,占世界人口40%的80個國家面臨水資源危機。聯合國預計,到2025年世界將有一半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區。為應對水資源緊張和缺乏,世界各國都大力發展節水產業,提倡節約用水。節水灌溉是世界灌溉技術發展的趨勢,是緩解水資源危機和實現高效、精準農業的必然選擇。
(2)全球節水灌溉以噴滴灌為主,新型噴滴灌技術快速革新
美國有效灌溉面積為3.83億畝,不到中國的一半,而應用噴灌和滴灌的耕種面積達到 87%左右。世界上節水灌溉技術發展最好的國家是以色列,目前80%以上的灌溉面積使用滴灌技術。以色列的耐特菲姆、普拉斯托等多家節水灌溉公司技術都處于世界領先。此外,其他國家如瑞典、英國、奧地利、德國、丹麥、匈牙利、捷克、羅馬尼亞等國家,噴灌和滴灌面積占灌溉面積的比例都達到了80%以上。在全球噴滴灌面積保持較高水平的同時,新型噴滴灌技術也快速涌現,包括水肥一體化、壓力灌溉技術、埋藏式灌溉技術、噴灑式灌溉技術、散布式灌溉技術和智能式噴灌系統等,新技術的推廣和產業化為噴滴灌設備的進一步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3、我國節水灌溉行業發展概況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水資源分布并不均勻,而且屬于水資源貧乏的國家,已被列為世界上13個最貧水國之一(其他幾個國家除了新加坡和巴巴多斯,都位于非洲和中東阿拉伯地區)。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約為2,100立方米,僅相當于美國的1/5。同時,在我國,38%的耕地分布在西北、華北、東北等北方地區,而氣候條件帶來的干旱少雨導致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普遍比較缺乏。比如在西北,50%以上的土地沒有灌溉就沒有農業,而其他地區的土地沒有灌溉就不能保證糧食穩產、高產。我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僅為0.53,遠低于發達國家0.80的平均水平。據國土資源部、水利部的統計,在灌溉方面,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由 2010年的5,965萬公頃上升到2014 年的6,454萬公頃,年復合增速2.0%;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比重穩中有升,從2010年的44.10%上升到2014年的47.80%。在節水灌溉方面,節水灌溉工程面積由2010 年的 2,731萬公頃上升到2014年的2,902萬公頃,年復合增速1.50%,節水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比重呈現波動趨勢,在2012年占比最高,為50%,其余各年份在45%上下波動。但是,全國仍有一半左右的耕地面積沒有灌溉設施,屬于靠天吃飯,接近一半的有效灌溉面積仍在使用落后的灌溉方式。我國水資源匱乏且分布不均、農業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低下,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是緩解我國水資源緊張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節約型社會、建立水生態文明體系的重要手段。
我國節水灌溉行業的發展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1)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節水灌溉技術及生產設備的引進、消化、吸收階段
這一階段,我國政府開始從歐美、以色列等發達國家引進噴灌、滴灌技術和這一類灌溉系統的生產設備,并花費10多年時間在國內進行相關的試驗、消化和研發。這個階段,我國的節水灌溉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除少數與科研單位合作參與研發制造和試驗的工廠以外,生產噴微灌產品的企業很少。而且由于當時國內的水利、農業、林業、園林以及其他相關行業仍采用傳統的地面漫灌方式進行灌溉,所以國內幾乎沒有從事節水灌溉工程設計與施工的公司。因此,我國的節水灌溉行業在這個階段力量非常薄弱,沒有行業優勢,也幾乎沒有市場和經營行為。
(2) 20世紀90年代初期到20世紀末,節水灌溉技術推廣、節水灌溉行業快速發展階段
由于國內水資源的普遍匱乏和先進的種植技術、水肥技術以及其他更為優良農業技術的采用,國家開始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并逐年加大力度。10年間國家通過建立節水灌溉重點縣和示范區,發放節水灌溉項目貼息貸款和節水灌溉企業技改貸款等方式支持和推進節水灌溉行業的發展,大力扶持國內的節水灌溉企業發展。在這個階段,我國的節水灌溉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尤其是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后期,節水灌溉產品的生產企業數量每年都在成倍增長,短短幾年間,百余家制造節水灌溉產品的企業遍布全國。這個時期由于水利、農業及其相關行業對節水灌溉產品和技術的需求旺盛,我國的節水灌溉行業發展很快,開始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初期的市場。
(3)21世紀初至今,市場競爭趨于激烈、行業發展前景看好
在10年快速發展期間,節水灌溉設備生產企業的數目增加很快且同一產品被多家企業同時生產的現象相當普遍。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國內從事節水灌溉產品制造和工程建設的企業約有500家,導致節水灌溉產品的供需市場在短時間內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使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與此同時,大多數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狀況卻是:規模較小,資金較少,技術水平較低或缺乏各種專業技術人員合理搭配的較為完整的技術體系;研發和創新能力較弱,新產品難以出現;技術含量較高、制造工藝要求相對較高的產品和國外同類產品比較仍然有較大的差距;由于生產設備和管理上的原因,造成有些企業的產品質量不穩定。
近年來,我國相繼頒布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20)》、《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有利于節水灌溉行業的產業政策,從水利、農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以及城市園林等行業和領域入手加大對節水灌溉工程的投入,節水灌溉行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行業發展潛力巨大、前景看好。
(二)行業競爭格局和市場化程度
從全球節水灌溉設備行業來看,以色列、美國等國家在研發和制造領域始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長期壟斷了世界上高端節水設備的生產。近年來隨著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對節水灌溉設備的研發投入力度加大,節水灌溉設備研發制造水平提高很快,在某些中端領域產品質量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并憑借價格上的優勢形成與發達國家競爭的格局
我國節水灌溉設備行業的整體競爭格局是:目前,節水灌溉行業內的企業普遍規模較小,行業集中度不高。近幾年由于國家加大了對節水農業的支持力度和資金投入,節水灌溉行業前景看好,進入該行業的投資者逐步增多,使得行業的市場競爭趨于激烈。國際節水灌溉巨頭由于價格上處于劣勢,已逐步退出國內中低端節水灌溉市場的競爭,在高端節水灌溉設備市場形成一定的壟斷優勢,國內節水灌溉龍頭企業在產品質量和技術上不斷進步,已經能在中端產品領域贏得競爭并向高端產品市場發起挑戰。
(三)行業市場供求情況及影響因素
目前,我國節水灌溉技術主要包括低壓管灌、噴微灌和渠道防滲灌溉等。最近幾年,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內節水灌溉技術水平的提高,噴微灌使用面積增長迅速。我國目前噴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面積及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節水灌溉技術
|
面積
|
比例
|
渠道防滲灌溉及其他
|
1.97 億畝
|
42.29%
|
低壓管灌
|
1.34 億畝
|
28.69%
|
噴微灌
|
1.35 億畝
|
29.01%
|
總計
|
4.66 億畝
|
100.00%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由此可見,采用噴微灌技術的耕地的面積占所有節水灌溉耕地面積29.01%,僅占全國有效灌溉面積的 13.68%左右,而發達國家采用噴滴灌節水技術的比例達到 70%-80%,我國噴滴灌市場前景廣大。同時,得益于噴微灌設備在農業生產中體現出高效節水作用,我國噴微灌面積逐年提高,從2010年的0.77億畝增長到2015年的1.35億畝,復合增長率達到11.88%,到2020年以前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指噴微灌)2.88億畝。截至2015年末,我國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為1.35 億畝,也即自2016年至2020年每年需新增約3,00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根據目前市場現狀,噴灌投資成本約為1,000元/畝,滴灌投資成本約為1,300元/畝,則未來幾年每年噴滴灌設備市場容量約為300-400億元。
目前,我國節水灌溉設備行業的整體競爭格局是:節水灌溉行業內的企業普遍規模較小,行業集中度不高。根據公開數據,2017年全年行業營業額最高的大禹節水營業規模為12.8億元,而毛利潤最高的沐禾節水為5億元,而絕大多數企業營收規模在3億以下,行業發展和整合空間依然巨大。
(四)行業壁壘
1、行業資質壁壘
節水灌溉行業施工具備較高的行業資質壁壘。目前,節水灌溉工程項目主要由政府通過招投標的方式實施,在招標時會對投標單位資質進行要求,如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農業節水灌溉工程施工專業承包資質等,且項目越大對資質的要求越高。比如,以農業節水灌溉工程施工專業承包資質為例,申請甲壹級資質要求“企業獨立承擔過的灌溉工程設計施工項目不少于60項,其中至少有3 項工程單項合同額在2,000萬元以上,或5項工程合同額累計在8,000 萬元以上,且工程已建成,工程質量合格、通過竣工驗收,運行良好。”對于新進入本行業的公司來說,由于項目實施經驗不足,難以申請高等級資質,也難以承接復雜度高,規模大的節水灌溉工程,反過來也影響其等級資質的申請。眾多資質認證的存在,使得新進入的企業難以在本行業進行大規模擴張,保證行業內發展成熟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2、技術壁壘
節水灌溉技術是囊括農學、化學、物理學、地理學、信息系統等相關學科的綜合性應用技術,由于涉及技術領域較多,目前國內能夠提供從節水材料生產、到工程設計、施工等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極少。由于涉及技術領域的全面性和廣泛性,行業外企業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無法在短時間內提供高質量、符合相關領域要求的節水灌溉設備和工程服務。
3、人才壁壘
由于節水灌溉設備需要結合不同地段的地形、氣候等地質條件進行應用,因而節水灌溉行業的專業人員不僅要熟悉產品,還必須根據不同地域的地質條件設計工程并進行施工及后續的技術服務。由于優秀的節水灌溉行業人才需要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目前我國在節水灌溉行業人才方面仍存在較大的缺口,因此穩定的技術和設計團隊對于節水灌溉廠商來說尤為重要。
4、資金壁壘
農業是我國立國之本,農業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直接影響我國國民健康。這使得政府及農業生產者對節水灌溉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技術先進性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這就使得節水灌溉產品廠商需要不斷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研發并對現有產品質量進行不斷改進。由于政府部門結算的原因,下半年甚至四季度是收入確認及回款的高峰期,但一方面該行業廠商工程施工投入在一年內基本是均衡發生,導致行業內廠商普遍存在二、三季度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另一方面節水灌溉工程施工受制于施工環境的影響,如果由于征地進度低于預期或氣候環境不適宜施工,將影響施工進度,在該種情況下如果企業按照原定計劃進行備料或生產,也將造成資金的短期沉淀,產生階段性資金不足的情況。
(五)影響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
1、行業發展有利因素
(1)國家產業政策扶持節水灌溉行業發展
近年來,隨著水資源緊張狀況日益嚴峻,政府接連發布節水灌溉規劃,鼓勵節水灌溉設備的使用,行業將迎來政策的紅利。其中,2015年5月農業部印發的《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中提出,“到2020年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88億畝;到2020年和2030年全國農業灌溉用水量分別保持在3,720億立方米和3,730億立方米;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到2020年和2030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分別達到0.55和0.60以上。”根據上述政策,自2016年至2020年,我國每年噴滴灌耕地面積需新增3,000萬畝,噴滴灌設備市場容量約為300-400億元。2015年4月國務院印發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提出,“1、推廣渠道防滲、管道輸水、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完善灌溉用水計量設施。在東北、西北、黃淮海等區域,推進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推廣農作物節水抗旱技術。 2、到2020年,大型灌區、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任務基本完成,全國節水灌溉工程面積達到7億畝左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5以上。”2016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完成434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規劃任務,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000萬畝,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億畝以上,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億畝。上述政策的實施和推廣必然使得我國的節水灌溉行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2017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把農業節水作為方向性、戰略性大事來抓”。文件指出,要確保農業農村投入適度增加,財政上做好整合和撬動兩篇大文章,即集中財政力量并引導更多的金融和社會資本進入農業領域。2018年1月的一號文件再次強調農業節水問題,相比此前文件,2018 年文件細化了農業節水的舉措,提出加快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達標提質,建設一批重大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大小兼顧體現了灌溉效率和高效節水齊頭并進的思路,在戰略地位提升的同時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的方向。
(2)國家對用水管理和控制的關注度日益提高,有利于節水灌溉設備的推廣
國外節水灌溉技術領先的國家均實現嚴格的用水管理制度。以色列《水法》規定,全國境內的所有水資源都屬國家所有,必須專門用于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和居民生活需求,并設立水利委員會為全國水資源管理的專門機構,負責制定水政策、發展規劃、用水計劃和供水配額,以及水土保護、防治污染、廢水凈化、海水淡化等有關水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具體工作。由委員會的理事會根據農業生產中各種農作物,如蔬菜、花卉和水果種植的不同用水量,制訂出不同的用水分配定額。我國近年來也加大了水資源總量控制的力度。 2014年出臺的《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提出“在全國27個省80個縣試點水價改革,爭取通過1年時間努力實現: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全面實行終端計量供水、完善農業水價政策、建立精準補貼機制和節水獎勵機制”。各省市政府也相繼出臺了各自的農田水利條例,對水資源利用進行規定。水資源總量控制力度的加大,必然進一步督促農業生產者和地方政府加大對節水灌溉設備的投入和使用。
(3)我國水資源匱乏及用水不當對節水灌溉設備產生較大的市場需求
我國是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時空分布不均,且人均水資源不足。目前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為2,100 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 25%,在世界上排第 121位,是全球13個貧水國家之一。預計到2030年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將下降到 1,760立方米,逼近國際公認的 1,700 立方米嚴重缺水警戒線,缺水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
此外,我國農業用水存在較大的浪費,主要體現為灌溉用水系數較低以及水資源利用率較差。一是據我國《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顯示,我國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僅為 0.53 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 0.80 的平均水平。二是在節水滴灌領域,采用噴滴灌技術的耕地的面積占所有節水灌溉耕地面積的 29.01%,僅占全國有效灌溉面積的 13.68%,而發達國家采用噴滴灌節水技術的比例達到70%-80%。雖然我國近年來大力投資于節水灌溉設施的建設,使農業用水效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相比發達國家,我國的節水灌溉能力整體仍處于較低水平。近幾年,國家出臺多項鼓勵政策,力圖提高我國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和噴滴灌耕地面積,必將對節水灌溉設備產生較大的市場需求。
(4)土地流轉為節水灌溉快速發展提供了機遇
過去,我國農業生產存在著農戶生產規模小,種植面積大小不一,種植地塊零散,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經濟效益低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投資節水灌溉設備的能力和積極性都不高,節水灌溉設備的推廣受到制約。十八屆三中全會鼓勵有條件的農戶流轉承包土地的經營權,鼓勵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隨著土地流轉加速,發展規模化、現代化農業,將提升對節水灌溉的需求,節水灌溉行業將會面臨行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
土地流轉現狀:我國土地流轉面積已超35%,目前增速放緩,且企業流轉占比較小。從目前筆者查到的公開數據看:(1)2016年的流轉面積占比已經達到35.1%。我國土地流轉面積增速開始放緩。(2)從土地流轉的去向來看,流入農戶的面積最大,增速較快的是合作社,其中企業流轉的土地增長較慢,長期以來保持10%左右的比例。
(5)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使得節水灌溉設備的大規模應用成為可能
由于過量使用化肥,近幾十年來我國耕地肥力明顯下降,全國絕大多數耕地土壤肥力不高,土壤有機質平均為1.80%左右,旱地僅為1%左右,而歐美等國的耕地土壤有機質一般在5%-8%。據農業部有關數據,我國化肥利用率僅為27.50%,沒有吸收的部分都將變成污染源。化肥的過量施用、同時利用率低下,直接導致我國兩億多畝耕地以及大量水源受到嚴重污染,不僅影響作物正常生長、誘發病蟲害、減產,甚至會導致土地失去種植功能。在此背景下,水肥一體化被政府和研究機構所重視。水肥一體化是指在采用滴灌系統的情況下,借助壓力系統(或地形自然落差),將可溶性固體或液體肥料,按土壤養分含量和作物種類的需肥規律和特點配兌成肥液,并與灌溉水一起,通過可控管道系統供水、供肥,通過管道和滴頭形成滴灌、均勻、定時、定量,浸潤作物根系發育生長區域。通過實施水肥一體化,灌溉施肥體系可比常規施肥節省肥料 50%-70%;同時,大大降低了設施蔬菜和果園中因過量施肥而造成的水體污染問題。水肥一體化的推廣進一步促進對高效節水灌溉設備的需求。
近年來我國水肥一體化累計推廣面積持續增加。此外,由于國內節水灌溉設備生產技術的進步,國產的節水灌溉設備在質量上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而價格是國外產品的一半左右,性價比優勢凸顯,大規模應用成為可能。
2、行業發展不利因素
(1)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產業集中度低、技術創新難
節水灌溉行業技術壁壘較低,受國家產業優惠政策的影響,大批資金進入節水灌溉行業,受到資金規模的限制該行業中的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由于規模小、缺少現代管理手段,容易導致產品和服務質量低下。
(2)研發投入不足,產業持續發展能力較弱
我國目前節水灌溉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缺乏核心自主知識產權, 并且由于資金和技術實力不足的限制很難進行新產品的研發,在短期利益的驅使下企業開展新產品的深入研究和開發動力不足,產品技術含量低,導致節水灌溉行業技術含量提升緩慢。
(六)行業技術水平及技術特點
節水灌溉行業技術水平的發展源于人類對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的不斷探索。上世紀50年代,噴灌技術在以色列開始使用。60年代,滴灌技術開始投入使用并逐步推廣。近年來,在噴滴灌技術應用程度較高的基礎上,水肥一體化、壓力灌溉技術、埋藏式灌溉技術、噴灑式灌溉技術、散布式灌溉技術和智能式噴灌系統等也逐步產業化并進行推廣。我國的噴滴灌技術等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是從國外引進、經過消化吸收并實現了創新。國內目前比較成熟的節水灌溉技術主要有渠道防滲、管灌、微灌(包括滴灌)、噴灌等,與各種節水灌溉技術相適宜的節水材料產品種類繁多,高、中、低檔次的產品均有供應,產品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如滴灌產品從第一代沒有滴頭的邊縫式滴灌帶發展到出水更均勻、節水效果更佳的內鑲貼片滴頭式滴灌帶乃至壓力補償式滴灌帶。國內廠家在中端噴滴灌產品上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此外,多家行業龍頭企業也開展對水肥一體化、壓力灌溉技術、埋藏式灌溉技術等的研發。
(七)行業經營模式
1、節水灌溉行業的生產模式
由于節水灌溉設備需要根據不同地質條件進行定制, 該行業通常采用根據訂單組織生產的模式。企業根據獲取的訂單和合同要求來制定物料需求,再根據物料需求采購原材料,最后根據計劃生產成品。
2、節水灌溉行業的銷售模式
目前節水灌溉設備主要由政府統一以招投標的方式進行采購,并由政府無償提供給農戶或農業合作社等使用。因此,該行業中資質好、規模大的企業主要通過參與投標的方式獲取訂單或合同,部分中小企業以向大型企業銷售產成品的方式參與市場競爭。
(八)行業的周期性、區域性和季節性特征
節水灌溉行業的發展為國家政策所支持和鼓勵,主要為農業、林業、生態環境治理等提供灌溉服務,而農業是基礎性行業,農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因此節水灌溉行業不存在明顯的周期性。節水灌溉行業的主要市場區域在北方市場,尤其是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區,以及東北地區、華北地區等,西南地區也有一定的市場潛力,南方主要用于園林灌溉。節水灌溉行業具有一定的季節性。由于北方地區冬季嚴寒無法從事節水工程施工,加之農作物種植的季節性特點等,一般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3月上旬為節水材料銷售及節水工程施工的淡季。從每年3月中下旬開始,北方地區土地解凍,開始玉米、棉花、葡萄、蔬菜等農作物的種植,進入節水材料銷售和節水工程施工的旺季。
(九)行業產業鏈分析
1、行業上下游情況
所需原材料的上游主要為石油化工行業所生產的聚氯乙烯和聚乙烯顆粒, 下游客戶則為各地水利局和農業局等政府部門,所有產品最終均投向農業生產。
2、行業與上游行業的關系及其對本行業的影響
石油化工行業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生產過程:基本有機化工生產過程、有機化工生產過程、高分子化工生產過程。基本有機化工生產過程是以石油和天然氣為起始原料,經過煉制加工制得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和萘等基本有機原料;有機化工生產過程是在“三烯、三苯、乙炔、萘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合成步驟制得醇、醛、酮、酸、酯、醚類等有機原料;高分子化工生產過程是在有機原料的基礎上,經過各種聚合、縮合步驟制得合成纖維、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最終產品。
產品主要的生產原料為聚氯乙烯(PVC)和聚乙烯(PE),PVC和PE的質量直接影響節水灌溉產品的品質和節水灌溉行業的發展,其次,PVC和PE的價格也直接影響節水灌溉產品的生產成本。據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統計,截至2015 年,我國 PVC 產能已經超過 2,300 萬噸,PE 產能超過 1,500 萬噸,開工率不足 80%,總體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況。PVC、PE產品屬于大宗化工基礎原料,產品質量和性能差異較小,行業集中度不高,市場競爭激烈,價格較為透明。節水灌溉行業所需的 PVC、PE 材料僅占全國總體產量的極小部分,節水灌溉行業的快速發展對PVC、PE行業的影響微乎其微。而節水灌溉材料生產成本受原材料成本影響較大,PVC、 PE 顆粒的價格會直接影響企業產品的毛利率。2013 年至 2015 年 PVC、PE 的價格受近年來石油價格下跌的影響,一直在低位徘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采購成本。2016年,受國內煤炭價格上漲和部分 PVC、PE廠商因環保問題停產的影響,PVC和PE價格呈上漲態勢,對原材料采購價格造成一定的影響。
3、行業與下游行業的關系及其對本行業的影響
下游客戶為各地水利局和農業局等政府部門, 所有產品最終均投向農業生產,目前絕大多數情況為政府主動向農戶無償提供各種節水設施。節水行業公司生產的節水灌溉產品直接應用到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的灌溉和種植,農業對節水灌溉產品的需求對節水行業公司的銷售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家大力扶持節水灌溉行業的發展,采用政府補貼等形式支持農戶采用節水灌溉方式,未來農業對節水灌溉產品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節水灌溉市場的潛力十分廣闊。自 2007 年以來,我國噴滴灌面積占全國耕地灌溉面積比例持續增加。到 2020 年以前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指噴微灌) 2.88 億畝。截至 2015 年末,我國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為 1.35 億畝, 也即自 2016 年至 2020 年每年需新增約 3,000 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我國噴滴灌設備市場前景廣闊。
參考資料:智研咨詢發布的《2017-2023年中國節水灌溉設備行業深度分析與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河北建邦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投資銀行部 史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