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萬億大時代
私募行業的發展正在迎來新階段。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至8月底,私募基金管理人已有24191家,管理規模已達12.8萬億,寓意著私募基金接近13萬億大時代。
通過數據顯示,2015年1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僅為2.63萬億元,在2015年3月、7月和12月就分別突破3萬億、4萬億和5萬億。此后幾乎每三四個月就再上萬億臺階。近半年,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增加2萬億元,連續突破10萬億、11萬億和12萬億大關。
在這12.8萬億之中,股權和創投又占到私募基金管理規模總額的60%以上。數據表明,2018年1月,我國證券類、股權+創投和其它的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分別為26021億元、72719億元和21353億元,占比分別為21.67%、60.55%和17.78%。而截止至2月底,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已增至13682家,單月增加151家,備案的基金為28344只,單月增加897只。而8月的數據顯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仍然處于增長態勢,前者的規模已經達到7.5萬億元,后者環比增長了1.5%。可見,股權投資基金已在迅速擴增,成為拉動私募基金成長的重要因素。
回顧私募基金的發展,經過20多年的積累和發展,中國股權資本市場已經日益成熟,相關監管制度也日趨完善,中國資本市場基本完成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時至今日,中國已躋身第二大股權投資市場。
私募資產配置功能深化
9月10日,醞釀已久、定位于以FOF形式開展跨資產類別投資的私募資產配置基金管理人登記,正式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的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開放申請。
中基協日前在《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相關問題解答(十五)》(下稱《問題解答》)中提出了申報私募資產配置機構需滿足的”二選一”的條件——即旗下機構中至少一家已經成為中基協普通會員;或旗下機構中至少包括一家在中基協登記三年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近三年管理規模年均不低于5億元,且已經成為中基協觀察會員。同時,中基協還就私募資產配置機構設立的運營時間、高管配備,產品的起募金額、杠桿等提出諸多約束。
獲悉,部分商業銀行與第三方財富機構已經就申報私募資產配置著手準備材料,同時更多機構也在對資產配置的管理人才進行搜羅和培養。
雖然中基協已通過產品類型方式為資產配置投資“正名”,但業內仍然呼吁約束資產配置投資相關上位辦法的出臺,以進一步明確資產配置類投資的行為邊界。
在業內人士看來,伴隨著私募資產配置業務的出現,私募基金的發起主體角色與投資功能,也在得到進一步的延伸。
一方面,資產配置機構的出現會引導私募市場前端出現規模更大的配置盤,并推動私募行業管理規模整體擴容,據中基協數據顯示,今年8月底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已逼近13萬億元;另一方面,監管層對私募基金的監管也在強化,而目前不少私募機構也在對自身的不規范問題進行整改。
另外,監管層亦曾就包括私募流動性基金等在內的更多類型進行過研究,不排除未來或有更多私募管理類型出現。而伴隨著產品種類的豐富、行業規模的擴容以及監管治理的不斷規范,私募行業無疑已經駛入了一個新的周期。
房地產乏力
投資者轉投私募基金的懷抱
同時,近幾年房地產的乏力,數據是最好的展現,拿河北省為例,1-8月我省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22% 待售面積同比降28.5%。
《2018年1-8月份全省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發布,從數據中不難看出房地產開發投 資、商品房銷售面積、商品房銷售金額等指標數據均下滑。
1-8月份,我省房地產開發投 資2905.8億元,同比下降9.3%,其中住宅開發投 資2255.2億元,同比下降7.1%;辦公樓開發投 資114.6億元,同比下降21.8%;商業營業用房開發投 資306.6億元,同比下降26%。
1-8月份,我省商品房銷售面積2581.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4.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375.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1.7%;辦公樓銷售面積3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9.6%;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112.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6.1%。
1-8月份,我省商品房銷售額1875.6億元,同比下降22%,其中住宅銷售金額1709億元,同比下降17.8%;辦公樓銷售金額30.6億元,同比下降41.8%;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金額108.4億元,同比下降54.5%。
1-8月份,我省商品房待售面積886.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8.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606.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8.3%;辦公樓銷售面積10.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6%;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80.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6.6%。
許多投資者也紛紛轉投人私募基金的懷抱,有私募機構表示,在近期發行的私募基金中,有不少認購者就是從房地產撤下的投資者,而他們經過多方考量,也普遍將私募基金視為非常合適的替代選擇。而在眾多私募產品中,股權成為了投資者們普遍偏愛的模式,具體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市場規范、選擇多元化
有消息稱,從2017年開始的未來5年,預計將有3000家以上的公司上市,這是個數字是原來25年的總和,意味著市場將更加規范,投資者利益將得到最大保護,股權投資選擇也將更加多元化。
二、符合市場改革
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一直是國內金融市場改革的重點,當前國內的股權市場恰恰很好的滿足了這兩點,同時又激活了市場中的閑置資金,大大的提高了當前市場的資源優化配置效率。
三、千里馬與伯樂
千里馬遇到伯樂才能是千里馬,伯樂識別到千里馬也才能成為萬人仰慕的伯樂,二者成就關系是相輔相成的。而股權投資實際上就是一場千里馬與伯樂相遇的故事:
孫正義在1990-2010年日本"失落的20年"期間,選擇了中國,作為創業投資投資馬云的阿里巴巴。2000年他以2000萬美元投資,到2015年阿里巴巴紐交所上市市值達到588億美元,漲幅近3000倍,一躍成為日本首富。
股權投資實際上是在分享企業家的智慧和成果。企業家是國家最閃耀也是最稀缺的資源之一,投資者如同伯樂,如果通過股權投資找到了擁有“千里馬”特質的企業家,將意味著自己能伴隨企業家巨人一起成長,也將意味著自己的財富會得到質的增值改變。而過去數年來,不難發現,快速崛起的各種互聯企業、科技企業背后都有著各路資本的身影,尤其是股權投資資本。
建邦基金作為京津冀地區私募股權投資的代表,始終堅守自身專業眼光和科學研判,在全國范圍內甄選名副其實的“千里馬”項目。建邦基金先后投資了潤農節水、一森園林和三英精密等優質新三板企業。其中,2015年早期參與項目潤農節水在1年半后股價翻番并申報IPO停牌,投資人獲得了約20%的投資收益,目前浮盈2.6倍。一森園林和圣泉集團投資兩年給建邦基金的投資人帶來了100%以上的回報,科安達、久日新材等項目也表現喜人。
選對伯樂,選對千里馬,讓你的財富征程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