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來了!中國國稅局近日稱,明年起施行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從明年1月1日開始,600萬以上境外賬戶明年清查!一場中外聯合的打土豪、分田地來了!
中國國稅局近日發布重大消息稱,從明年1月1日開始,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將對在本機構開立的非居民個人和企業賬戶進行識別,收集并報送賬戶相關信息,由國家稅務總局定期與其他國家(地區)稅務主管當局相互交換信息。中國首次對外交換涉稅信息的時間確定為2018年9月。
與此同時,參與此次標準的104個國家和地區也會通過盡職調查程序識別中國稅收居民個人和企業在該國家和地區開立的賬戶,也會收集這些人的賬戶名稱、納稅人識別號、地址、賬號、余額、利息、股息以及出售金融資產的收入等信息,并與中方交換。
簡單點說吧,如果你是該在中國交稅的稅收居民,但你的收入儲存在海外賬戶里,以前中國稅務方面無法知悉,完成不了稅收程序。可是現在,你能被海外那家銀行識別為中國的稅收居民了,它將會把你的信息轉交給了中國稅務方面,你就必須得按照中國方面的規定上交稅收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是你是外籍華人、外國永久居留權取得者,或者在境外停留超過一定時間的華僑,根據所在國(地區)法律已經構成當地稅收居民,你儲存在中國的收入也會被中國方面告知當地稅務機構。
這是全球稅收合作的一部分,中國和其他國家稅務部門互相交換信息,打擊利用海外帳戶逃稅的行為。這么說吧,全球主要國家利用稅收系統,集中進行的“打土豪、分田地”行為。
而面對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中國稅務方面也要一步一步來。
按照中國簽署此標準的時間表:
1---2017年1月1日
中國境內的金融機構開始按照標準履行盡職調查程序.
2---2017年12月31日前
中國境內的金融機構完成對存量個人高凈值賬戶(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金融賬戶加總余額超過600萬元)的盡職調查.
3---2018年12月31日前
中國境內的金融機構完成對存量個人低凈值賬戶和全部存量機構賬戶的盡職調查.
4---2018年9月
中國進行首次對外交換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
有人說了,查非居民金融帳戶,主要是查老外,跟我們有一毛錢的關系么?
別天真了,當然有啊。表面上,非稅收居民信息弄的是老外的個人與企業,但中國有多少富翁變成了老外,回國投資買房買股的,這些人本來中國不納稅或者納很少的稅,移民到美國也很少納稅,像販毒洗錢似的用現金交易,這些人,再過兩年全都逃不了了。
別以為中美這些國家的政府稅務部門是吃素的,以前不動,只是規模不大不想動,現在移民到一定規模了,豬養肥了,就想動一動這些人。還有國內有些個大佬們,情懷口號喊得震天響,很多也是移民出去的外國人,也得查。
如果以后39個意向國都互相提供類似的財富信息,有錢又不想納稅的人,除了移到開曼群島、巴拿馬,就只能移民到火星上去了。估計太平洋、印度洋上美麗的離岸小島、避稅天堂的護照價格得漲。等到G20搞惦了,這些國家估計會聯合敲打這些美麗的小島。
現在已經有這樣的案例,公司在境外賺了錢,部分打到公司老板的境外帳戶外,被抓包罰了款。現在只是個案,如果以后由國外稅務部門提供中國納稅人的信息,那國內的稅務部門還不是想查就查,想罰就罰?
首先,對于目標群體來說,如果您是外籍華人、外國永久居留權取得者,或者在境外停留超過一定時間的華僑,如果根據所在國(地區)法律已經構成當地稅收居民,記得按時向當地交納稅款。
如果您仍是中國稅收居民,國家稅務總局將通過與所在國(地區)稅務主管當局開展信息交換取得您的境外賬戶信息,記得回國交納那部分稅款。
其次,對于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來說,開設銀行賬號之前就先要辦理一份聲明了。
從明年1月1日起在金融機構開立新賬戶的個人和企業,在開戶時僅需額外填寫一份聲明文件,聲明其稅收居民身份。對個人而言,需要聲明是否為中國稅收居民或者非居民。
這意味著中國稅收居民也應配合金融機構完成稅收居民身份確認,但僅需在聲明文件上勾選中國稅收居民即可。
還記得中國留學生加拿大買了上億豪宅的新聞嗎,當時看了我就呵呵了。
許多中國富人在溫哥華通過以親屬或者公司的名義購買數百萬豪宅,逃避個人收入所得稅以及資產增值稅等。環球郵報稱,這種情況在加拿大普遍存在,加拿大目前已經針對此收稅,極大地打擊了這批海外逃稅者。
目前調查消息一出,上海B股狂跌,這兩天從煤炭到匯率到B股,再加上韓國、新加坡經濟如同崩盤,市場神經兮兮的,估計其他老外投資多的資產也得跟著跌。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中國富人或官員向海外轉移資產,他們在海外的賬戶暫時不會被觸及,這些人時刻觀望,準備新的場所。移民到稅收比較重、對居民海外稅收查得很嚴的美國,恐怕已經不是一個好選擇了。
涉稅盡職調查,那對財富基本上是一網打盡。政府手里又多了個重型武器。諸位,好自為之吧。
(來源:理財頭條(ID:licaitt)綜合自海外情報社 (ID:topnews-9)、葉檀財經(tancaijing)、加拿大華人網、財經在線)
建邦基金整理
版權聲明:建邦基金除發布原創干貨以外,致力于優秀投行/PE/VC文章精選、精讀。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聯系方式:微信jianbanjijin

|